1.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 2. 浙江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 3. 臺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
摘要:為研究凡納濱對蝦死亡的致病機理,實驗采用TCBS培養(yǎng)基從瀕死凡納濱對蝦肝胰腺分離到淺綠色、直徑3~7 mm的發(fā)熒光菌落;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短桿菌;經API20E鑒定,分離株PvL-1與坎氏弧菌參考菌株CAIM249相似度為90%;fitZ序列與坎氏弧菌CP020076相似度為99.31%;gapA序列與坎氏弧菌EF596552相似度為98.89%;采用坎氏弧菌種特異性引物對PvL-1進行PCR分析,可擴增出坎氏弧菌種特異性片段,不能擴增出輪蟲弧菌和哈維氏弧菌特異性片段,上述結果表明PvL-1為坎氏弧菌成員。分離菌株在10%脫纖維羊血平板呈β溶血,脫脂奶粉平板出現(xiàn)明顯透明圈,表明存在溶血性和胞外蛋白酶活性。分析了PvL-1的急性肝胰腺壞死病、溶血素基因、菌毛基因和其他毒力基因,表明PvL-1具有AP4、TLH、vcahHly、flaC、mukF、gloB、sodB和esrB等毒力基因。PvL-1可使健康凡納濱對蝦發(fā)病死亡,瀕死凡納濱對蝦與自然發(fā)病蝦呈現(xiàn)類似癥狀,對凡納濱對蝦半數(shù)致死濃度(LD50)2.94×104 CFU/尾;病理組織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人工感染發(fā)病凡納濱對蝦肝胰腺小管細胞脫落、崩解、血細胞浸潤等,與自然發(fā)病凡納濱對蝦病理特征相同。研究表明,本次實驗分離到可發(fā)光的坎氏弧菌PvL-1,對凡納濱對蝦有較強致病性,拓展了對凡納濱對蝦發(fā)光坎氏弧菌的認知。
關鍵詞:凡納濱對蝦;坎氏弧菌;鑒定;致病性;
郵箱:liyang@liyang-tech.com
地址:廣州市白云區(qū)沙太路京溪橋東側新百佳小商品市場園區(qū)A2棟3、4樓